案例 | 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(一)

首页标题    生态农业    实践案例    案例 | 生物多样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实践案例(一)

 

 

案例简介

龙观乡积极探索自然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,以生物多样性作为切入点,通过探索生物多样性标准化建设、试点创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,同时,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业等特色经济优势,开辟了山区乡镇建设生态文明、践行“两山”理论的新格局,让自然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完美融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航拍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案例全文
一、案例背景
龙观乡位于“浙东绿肺”四明山东麓,森林覆盖率达86%,负氧离子含量均值常年保持在3500个/cm3左右,生物资源丰富。因为多样,所以多彩,正是因为有了生物多样性,才有了龙观的自然文化多样性,域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五龙潭、省级森林公园“中坡山”自然保护地和“宁波洱海”观顶湖。
近年来,龙观乡积极探索自然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,以生物多样性作为切入点,通过探索生物多样性标准化建设,试点创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,同时,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结合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业等特色经济优势,开辟了山区乡镇建设生态文明、践行“两山”理念的新格局,让自然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完美融合。

 

二、案例目标和实施
龙观乡首创“政府引导、专家指导、企业加盟、群众参与、金融支持”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模式,在生物多样性、环境多样性友好保护的同时,延伸带动绿色产业振兴,创新“生物多样性+”助力共富,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,真正把“绿水青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,助力龙观走上共富先行的绿色赛道,为自然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龙观样板。
一是政府引领。龙观乡党委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基本乡策,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引领,发布了全国首个《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规划指南》地方性技术规范。打造生物多样性体验地“一馆一公园一环线四基地”。同时将生物多样性“友好”理念融入产业布局、农文旅产业发展、空间规划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。二是专家指导。与中国林学会、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、宁波市环科院、中国人民大学、中国计量大学、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、科研机构合作,组建“(浙东地区)野生动植物保护—龙观联盟”。组建生物多样性“智库团”,邀请植物病理学专家陈剑平院士、动植物专家林海伦、张海华、朱卓青为发展生物多样性提供专业研究意见。三是企业加盟。引进向阳舍、半山伴水、易乐达农业等优质文旅企业。落户以袁隆平院士题名的“爷爷的水稻田”功能水稻及种子创新示范基地项目。四是群众参与。号召各个团体积极参与保护工作,引导各村将保护动植物纳入村规民约,基层党员和热心村民组成的“生态文明志愿者团队”,形成了全民参与友好保护的生态新风。五是金融支持。引进社会、企业资本,探索政府引领的金融模式。同时探索GEP核算、碳汇交易的市场化运作,创新走出具有龙观特色的交易模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零碳光伏(李岙村光伏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在友好保护的同时,龙观乡积极打造生物多样性全产业链,以发展绿色产业、增加农业产出、促进旅游消费、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等方式帮助老百姓增收,助力共同富裕。“生物多样性+种植业”,从绿茶到红茶再到白茶,龙观培育了“它山堰”“明州红”“御金香”等全国金奖茶品牌,带动茶农提高亩产,辐射面积2000亩,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到300多万元。推广桂花标准化生产,开发桂花酒、桂花香皂等桂花产品,桂花苗木、糖桂花等系列农副产品年销售额近千万。“生物多样性+生物经济”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打造龙观乡新业态中蜂生态平衡保护基地,获评省一级中华蜜蜂繁育场。探索生物科研,签约落户以袁隆平院士题名的“爷爷的水稻田”功能水稻及种子创新示范基地项目。“生物多样性+零碳光伏”,龙观乡积极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,把阳光变现为“真金白银”,全乡光伏能源普及率达到90%。全乡“光电+水电”并网发电量已大于全乡用电量,实现了清洁绿电净输出获利。“生物多样性+全域旅游”,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平台优势,积极推进全域旅游,开发打造露营基地、农旅乐园等项目,组织开展开茶节、世界蜜蜂日、森林课堂等创意文旅活动,为全乡带来游客上百万人次,村民收获了乡村“颜值”与“气质”提升的双重红利。
 
三、成效
一是首创“政府引导、专家指导、企业加盟、群众参与、金融支持”的生态保护模式,发动热心企业、社会组织、高校联盟、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,建成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,作为全国唯一乡镇级单位,受邀参加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(COP15)第一、第二阶段会议,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规划指南。获评市级以上荣誉9项。
二是生物保护成效显著,已探明四明山海曙地区生物物种2232种,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植物6种,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51种。搭建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信息库,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支撑。生物多样性“一馆一公园一环线四基地”初步建成,浙江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体验馆建成开馆,接待了350余场的研学活动,接待访客超万人,带动旅游收入达150万元左右,自然科普教育取得一定成效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全域旅游(研学授牌仪式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三是助力共同富裕。借力生物多样性资源,重点发展种植业、生物经济、零碳光伏、全域旅游等四大绿色低碳产业,预计每年各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。同时,有力带动了乡域向阳舍、龙观禅那等10多家民宿、30余家农家餐饮店的发展,为周边企业增收约4400万元。去年累计接待游客111.9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6307万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全域旅游(夜探龙观生物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滑动查看更多图片

01

 
 

生物经济(功能水稻)

02

 
 

生物经济(蜜蜂产业)

03

 
 

种植业(桂花产业)

04

 
 

种植业(茶产业)

 
 
 

 

四、案例的经验与价值
发展自然文化多样性、保护生物多样性,必然要与绿色发展、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。龙观基于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,首创“政府引导、专家指导、企业加盟、群众参与、金融支持”的生态保护模式。以生物多样性、环境多样性友好保护为切入口,延伸带动绿色产业振兴,创新“生物多样性+”助力共富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、生态旅游等特色经济优势,正一步步真正把“绿水青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,走上共富先行的绿色赛道,推动自然文化多样性永久“传”下去,让自然文化多样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完美融合,为其他类似乡镇提供发展案例。

文章来源:环境生态网